第85章 歸朝
關燈
小
中
大
第85章 歸朝
高原之上,星辰近的像是能伸手摘到。
姜沃披大氅出門,仰頭望星。
因使團有上千人的軍伍隨行,自然不能駐紮在吐蕃都城邏些,而是在城外二十裏安營紮寨。
已定於明日再入城,去見吐蕃新讚普。當然,明日主角不是幼童年紀的新讚普,而是吐蕃大相祿東讚。
姜沃才信步走了一會兒,便遇到了親巡營地後的薛仁貴。
“太史令出來觀星?”
說到玄學薛
仁貴似乎立刻就精神了。
姜沃笑道:“薛將軍好些了?”
薛仁貴點頭:“果如太史令所說,等翻過‘大頭痛山’就好多了。如今又修整了兩日,已然無事了。”
到高原地界後,薛仁貴也有些高原反應,好在比較輕,就是有些頭疼兼萎靡不振。因精神萎靡,譯語人翻譯的吐蕃山名都很類似,他根本記不住,直接管幾座高山叫頭痛山。
“今日營中出現高反的兵士少多了吧。”
“是,較之趕路時,已然少了一多半。”薛仁貴報了數值,姜沃直接在腦海中點開系統,將這些一手資料做成表格保存起來。
進入高原後,每一日姜沃都在記大約的海拔、士兵高反的人數、輕重程度。
凡有手指和嘴唇青紫呼吸困難,已經不只是頭疼胸悶的士兵,則令其返回低海拔處——有的人天生就是適應不了高原的體質。
“保暖、保持體力、勿染風寒……”姜沃與薛仁貴討論著能夠盡量避免高反的要點,以及士兵對高反的適應性。
已經恢覆了精神的薛仁貴點頭道:“誠如太史令所說,最要緊的是——這不是之前以為的瘴氣毒氣,令士兵們都聽之生畏,生怕一旦吸入哪怕不死也總有損傷。”
“既然知道這是人到了高山的反應,能夠有法子緩解,甚至許多人在這裏待久了也能漸漸適應。那就大不相同了!”起碼心理上好過多了,不至於一難受就先把自己嚇得要命。
薛仁貴想起今日吐蕃朝臣阻攔吊祭的那一幕,以及一路所見,不由深皺眉:“吐蕃如此國俗民風,我從前實不知。如今見其尚武尚勇至此,不免擔憂將來吐蕃為朝廷大患。”
薛仁貴回望星光下的巍峨雪山,頭頂似乎近在咫尺的星空。
“偏生吐蕃又占盡地利——他們自己也深知此利。”
“吐蕃人有句俗語:漢人永遠越不過烏海。”
姜沃也想起吐蕃朝臣之言,說與薛仁貴聽:“是,有此地利,吐蕃覺得大唐是很難威脅到他們的——今吐蕃獨在,非漢不貪我之土地,而在於風土疫癘。漢縱有謀夫猛將,亦不能為蕃患矣。”[1]
薛仁貴的高原反應消失後,連著那種激烈性子也回來了。當年他在高句麗之戰中,敢單人勇猛沖鋒,猛到二鳳皇帝都特意把他找出來嘉許,自是猛將。此時聽吐蕃這話,不能心服:“如今既知緣故,這疫癘瘴氣可不是他們的護身符了!”
“既然在高原之地緩行許多兵士能漸漸適應,那便可在邊境高地,專練其兵,以備西域之戰,遏吐蕃之野心。”
姜沃看著眼前的薛仁貴,這位大唐名將,一生慘敗便在與吐蕃的大非川之戰,唐軍十萬全軍覆滅。
自然,一場戰敗,並不會只有高原反應這一種地緣因素,薛仁貴之敗,還有豬隊友運輜重不到的人禍。
而這一回,大唐當再無大非川之敗。不,若是準備的早,應當能再無大非川之戰。
*
與薛將軍聊了良久的高反與軍備,姜沃也並沒有回到自己營帳,而是去了崔朝處。
崔朝正在整理這一路行來,所記錄的吐蕃諸事。
見她進門就起身迎上來道:“你還沒睡?”
姜沃拉了他回去坐下:“你繼續寫就行,我只是有些事情要想——看著你感覺腦子轉的效率高一點。”
崔朝莞爾,當真回去坐下來,依舊去整理自己所記。
姜沃就托腮看著他,想明日見祿東讚之事。
面對大唐要迎公主回國的詔書,這位吐蕃權臣會有什麽反應呢?
只怕不情願。
**
姜沃上一回見到祿東讚,還是在閻立本的《步輦圖》上。
此時見到他真人,便頗有種畫中人跳出來的不真實感。
比起祭堂裏的吐蕃朝臣,祿東讚才顯出一國之相的水準。讓姜沃不由想起與祿東讚打交道最多的江夏王,曾道祿東讚此人‘性情明毅,又雅有節制’。
是有野心也能控制野心的人。
正如此刻,因先讚普松讚幹布剛過世,祿東讚忙於扶立幼主把持局面,對於大唐使節便十分客氣。
甚至就昨日祭堂事連聲稱歉,道實沒想到,大唐派來的會是一位女使節,連稱前去接引的朝臣實在失禮,還好未耽誤唐使吊祭。
祿東讚曾代表吐蕃出使大唐,漢語說的便頗為純熟,完全不需要譯語人就能與姜沃等人交流,甚至有時還能引經據典。
言談間態度也甚佳,絲毫看不出幾年後會有什麽反心。
而在姜沃提出要迎公主回大唐時,祿東讚則如她所料,沒有一口應下來。
當年吐蕃折騰了一番松州之戰,才向大唐要來的公主,哪怕讚普病逝,也依舊想留下公主。
他顯然也早有準備,從容道:“自先王向先帝求娶大唐公主後,吐蕃深慕華風,曾派使團往大唐去學《詩》《書》。到了長安城後,才發現上國何止詩書華服令人心慕,更有禮儀。”
“我頗知中原禮法——丈夫過世,其妻需三年行服。”
“如今我先王才過世不足年。既如此,不如等公主在吐蕃行服三年後,再派使節將公主送回如何?”
姜沃昨夜已想過許多祿東讚可能會有的回應。
‘拖’字決自然想到過。
但祿東讚突然用起了大唐禮法來拖,倒是讓姜沃耳目一新,頗有種‘拿魔法打敗魔法’的感覺。
她端正而坐,肅然道:“大相既知大唐禮法,何不知天地君親師,君於親前。”
“方才大相提起先帝,倒也令我想到一件舊事。”
“當年先帝親征高句麗後,先讚普曾送上一只金鵝為賀。並上書道:‘陛下平定四方,日月所照,並臣治之。臣謹冶黃金為鵝以獻。”[2]
祿東讚笑容微斂,他當然記得,當時這封書還是他代先讚普擬的。
這女官此時提起這事來,無非是提醒他——
吐蕃王對大唐是稱臣的!
這還不算完,又聽這女使節不緊不慢道:“待當今登基,又擢先讚普西海郡王,先讚普亦受此封,可見君臣和睦。”
姜沃拿出吊祭的感傷來嘆道:“可惜先讚普天不假年,吐蕃失一明主,陛下失一賢王重臣。”
“如今新王已繼位,大相佐之,不知大相肯承先讚普之言否?”
祿東讚:……
先王剛去,他扶立幼主,這會子怎麽能說出不承繼先主之言的話來!
何況,眼前這位大唐使節的話,讓他想起了他親眼見過、親耳聽著的大唐。
貞觀十五年,他自大唐回來,那之後耳朵裏就沒停下大唐征服四夷的事跡,真可謂是‘弗率者皆犁其庭而後已’。
他正在沈思,就聽沈靜的女聲並不等他太久,直接繼續道:“若大相肯依先讚普之意,還請亦按臣子禮,接天子詔書。”
祿東讚擡頭,對上一張帶著無可挑剔淺笑的面容。
而在她身後,還有其餘唐使,有銀甲肅立的將軍,有護送使團的精兵……和那個大唐!
*
“臣接旨。”
姜沃看著以臣子禮接旨的祿東讚,心中並沒有什麽喜悅,只有警惕和沈重。
她想起了自己在系統中看到的文字——
畢竟在曾經的歷史上,此時的祿東讚也是對大唐俯首稱臣的。但就在三十一年後,在文成公主薨逝的那一年,大唐再派出使節去吊祭文成公主,使臣別說沒得到什麽禮遇,反而便被祿東讚的兒子,彼時的大相欽陵,以武力兵刃逼迫著行跪拜禮!
大唐使節寧死不從,欽陵便真的關了大唐的使節十年,然後將屍體送還了大唐。[3]
姜沃看著眼前接旨的祿東讚,想起他方才的懷柔態度,想以‘禮法’留下公主的委婉。
看,能保住‘和平交流禮法’的前提,從不是女子的裙擺。
而是太宗皇帝戰無不勝的刀鋒。
文成公主若知自己過世後,故國來吊祭她的使節竟受此辱且最終命喪吐蕃,不知是否會後悔這三十一載。
然而,或許從頭到尾,她只是沒得選擇罷了。
**
臨行日。
文成走出祭堂,登上馬車,回望一片深深淺淺的黑色。
“我已經在這個祭堂住了數月了。”自松讚幹布過世,她就直接被‘護送’到了這裏。
之後這吐蕃誰繼位,誰主政,都不會有人告訴她這個先王遺孀。還是她自己留心去打聽才知道,祿東讚把持了國事。
她原以為,她的餘生,就像是一件光鮮的祭品。
唯一被需要之處,就是被擺在這裏,或許也會受人跪拜,受人供奉。
但終究是一件祭品,一面牌位。
可現在,她要走了。
她再也不會回到這樣一片黑色中來。
*
“你閉上眼睛,別讓臟水進了眼睛。”
有聲音打斷了文成公主的回望和思緒。
姜沃坐在她旁邊笑道:“咱們不看了——這有什麽好看的。咱們的長安城才好看呢!你之前也沒在京中呆多久,還基本上都在九成宮裏跟人學這吐蕃語了。其實沒怎麽看過長安城是不是?”
文成點頭。
姜沃再次道:“閉眼。”
文成這才看清,姜沃手裏拿著沾著白色細沫的帕子:“我替你將面上這些黛粉擦掉。”
文成閉上眼,當柔軟帕子落在臉上時,又不由睜開一點眼問道:“這不是細麻布嗎?”
她方才看出這帕子不是綢緞,還以為是細麻,然而落在臉上,觸感卻不同,異常柔軟。
“是棉布。”
姜沃邊一點點替她擦拭臉龐,邊隨口與她講起這些年自己的事兒,也沒什麽條理,就是散漫的說著。
直到將文成臉上的黛粉都擦掉。
重新露出熟悉的面容。
這才是真的再次相見了啊,文成。
*
文成看著銅鏡裏的自己。
此時臉上的黛粉雖然擦去了,但因這數月來每日都要重新塗黛粉,那種黑色的痕跡不免沁入肌膚,哪怕每日清洗,估計也要一段時間才能徹底褪去。
“唉,不知道這個黑色的印子要留多久。”
見文成對著銅鏡開始嘆氣,姜沃反而笑了。
比起在吐蕃祭堂時,文成那種為自己砌起一座堡壘石墻一般的堅強,倒是這個開始嘆氣開始擔憂面上烏痕的文成,更像是活過來了。
“沒關系,等咱們到長安時,保管就好了。”
其實也未用吐蕃到長安那樣久。
不過十數日,文成面容上的烏痕已然盡消,再不見黛面數月的痕跡。
當使團的車隊能遙遙看到長安城的時候,文成原本被齊耳剪斷的發,已經及肩。
*
史載:
永徽二年六月癸巳,文成公主自吐蕃還。
帝詔百官迎於永安門。[4]!
第86章 媚娘告假
文成公主自吐蕃還,皇帝如公主例賜下公主府。
使團眾人,皇帝也皆有優賞。
更因此去吐蕃山高路苦,聽聞許多人路上都多少病過,皇帝便又給了使團眾人並隨行兵士一段長休沐假。
而姜沃得到休沐的第二日,李治下朝回來,就沒有如往日般見到媚娘在偏殿等自己,為自己準備筆墨整理奏疏。
而是見到了一張字條,以及被留下來做替補,因而瑟瑟發抖差點哭出來的嚴承財。
見媚娘字條之上跟自己‘告假一日一夜’,李治就知她一定是去尋太史令去了。這半年,媚娘也總是懸心。時不時跟自己在輿圖上算,使團應該到了哪兒,是不是應該回來了。
此時終於把人平安盼回來了,豈能不相聚一二。
雖說媚娘已經先‘走’後奏了,李治還是笑著拿起朱筆,在紙條上批了個“準奏”二字為樂。
直到開始看奏疏,遇到一事,隨口跟媚娘念叨了兩句後,才發現人並不在身邊。
李治驟然覺得好不習慣。
揮手讓站在旁邊柱子似的嚴承財退下。
心中不由開始埋怨崔朝:怎麽回事,朕給了你與太史令同樣日子的漫長休沐,你怎麽連人也留不住,牽連的我這裏也空空蕩蕩。
*
媚娘與姜沃久違地回到了宮正司的屋子。
陳設一切如舊。
陶姑姑給她們帶來用井水鎮過的夏日的酸梅飲,還不忘囑咐她們,不要貪涼喝太多。
姜沃笑著起身接過來道:“姑姑還把我們當成小孩子!”
陶枳也笑了。
是啊,看她們總覺得像看著孩子。
且說媚娘剛回宮的時候,掖庭中認得她的人當然人人震驚。陶枳也是驚過的。
但她是親眼看了媚娘這些年,從前就不舍她青燈古佛在感業寺苦熬,為她出過主意,兼之媚娘進宮又有‘命格合宜’事背書,陶枳也就很快順過了此事,還曾令宮正司禁過宮人的閑言碎語。
此時陶枳看著兩人,一人是緋衣官袍,一人是婕妤宮妃服,心中很安慰:便是她不在了,這兩個孩子也能相依相伴過的很好。
不由道:“是啊,
你們不是小孩子了,我也老了,這幾年總覺得累,想著幹脆去九成宮養老算了。”
姜沃細細打量陶枳,然後肯定道:“姑姑不老。”
如今陶枳雖年近五十,在這個時代算是邁入老年了,但她面容天生端嚴,並不見老態。
此時驟然聽陶枳提起想去九成宮養老,姜沃不免追問道:“姑姑說累了想離宮,可是我一走這半年,蕭淑妃又尋事了?”
之前蕭淑妃為了拉攏她,就曾幹出挑動皇後對宮正司不滿,借此為難宮正司她來賣人情的事兒。
陶枳在宮中多年,又是文德皇後定下的女官,固然不會被蕭淑妃的小伎倆真的扳倒。
但淑妃位列正一品妃,凡事以品級壓下來,總免不了煩惱和委屈。
陶枳搖頭,看向媚娘笑道:“有她在,我就不愁了——如今後宮可安穩了。”
姜沃:半年未見,武姐姐果然已經安定後宮諸事了嗎?
*
若是蕭淑妃也在此處,能為自己發聲,必然要質喝一聲:“狼子野心啊!這宮裏,如今簡直姓武了啊!”
蕭淑妃滿腹苦水。
怎麽滿宮裏就自己認出武婕妤的真面目,旁人都覺得她是個好人呢?
就連皇後也是!後宮許多事,竟然願意聽武婕妤的。
這給蕭淑妃郁悶的夜裏都睡不著覺。
有時候聽著後宮從帝後到宮人,對武婕妤的一片讚揚聲,蕭淑妃都覺得,自己跟別人是不是不在同一個世界啊。
這後宮是怎麽了!
所有人都被武婕妤灌了迷魂湯嗎?
*
陶枳囑咐二人別喝多了冷飲子後,也就離開,留下兩人自在說話。
媚娘就順著方才的話題繼續說下去。
“後宮事實不難——用你之前的話說,分清哪些是不可調和的矛盾,哪些是可以共贏的就是了。”
姜沃點頭:如今媚娘還沒有孩子,後宮裏跟媚娘利益直接沖突的,其實只有蕭淑妃。因蕭淑妃為自己為兒子都是極需要帝寵的,這點上她跟媚娘是不可緩沖的矛盾。
反而媚娘跟皇後之間,暫時是沒有什麽可沖突的。
這件事不光她們看得出,皇後的母家也看的明白,還叮囑皇後道:“那武婕妤既無家世又無子嗣,她得寵你也不必上心,倒是讓蕭淑妃頭疼去吧。如此也正好,家中久替你發愁,若是皇帝一直偏寵淑妃,再立了她的兒子做太子,你將來便難過了。有武婕妤分一分帝寵,對你是好事。”
王皇後本來就不甚在意誰得寵,對蕭淑妃的不滿,絕大部分來源於她總挑釁自己的皇後權威。
見武婕妤得寵後,從不像蕭淑妃一樣總對她明嘲暗諷的,反而還很恭敬,王皇後就覺得,這個嬪妃不錯哎,比蕭淑妃強!
還對隸芙感慨過一回,陛下眼力見長啊,希望下一個寵妃也是懂事人。
而在媚娘看來,王家和皇後的想法,像是一碗水一樣清澈見底並不難猜。
“皇後娘娘不是個難相處的人。”進宮大半年,媚娘已經摸準了王皇後的脈,跟她交流起來全無障礙了。
但是……
王家。
媚娘聲音有些冷漠道:“其實王家也是多慮了。何止我對皇後沒有威脅,連蕭淑妃也沒有——皇後是先帝為陛下親選的太子妃,只要她安坐不動不出錯,陛下也不會為個人心意就去動她——能威脅皇後之位的,其實是她們自家人引著皇後去做的那些事!”
姜沃聽媚娘語氣裏,除了冷漠還帶了些厭煩,心中就有了猜測:“姐姐是不是見到魏國夫人了?”
媚娘點頭。
姜沃二月裏離京沒多久,王皇後生母魏國夫人柳氏和舅母孫氏,就一起找媚娘聊了聊。
不,與其說聊,不如說是傲慢地打量與理所當然的吩咐。
媚娘很多年沒有看到那種眼神了。
居高臨下漫不經心似的輕慢。
上一次見,還是她剛跟著母親上京到楊家後,發生的一事——彼時媚娘正在跟表姊妹們一起做針線,忽被叫去一同見客。
也巧,來的那位夫人也正出自河東柳氏。
媚娘記得,在舅母要請母親過來相會的時候,那位柳夫人皺著眉道:“罷了,她已嫁入武家,許婚非類,見不見得沒什麽要緊了。”
比起兒時其它的,諸如被兄長們趕出家門,與母親趕路上京這些具體的苦楚,柳夫人只一句話的輕蔑,似乎不算什麽。
但媚娘卻一直記得很清楚,第一次聽到這種話的心情。
或許這便是她上京後雖一直住在弘農楊家,卻對世家也毫無歸屬感的緣故吧。
時隔多年,媚娘再次從魏國夫人眼裏,看到了一樣的輕慢。
魏國夫人坐的儀態完美,目光上下打量了媚娘一番,然後轉頭去與妯娌孫氏道:“確實相貌不錯,怪道勞聖人費神。”
媚娘面上不動,心裏已經冷笑:只看魏國夫人背後提起皇帝的態度,就知其心中並無多少對皇帝的敬重。
從前就聽聞,從東宮起,魏國夫人見了太子便只認作是子婿晚輩,從不見禮,如今太子雖登基做了皇帝,也是一般,對六宮眾人更是傲然。[1]
而魏國夫人要見媚娘,並不只是為了打量下皇帝的新寵,而是交代媚娘做事:“到底你的身份不妥,能再入宮,也少不了娘娘的寬和不究。既如此,也該為娘娘分憂才是。”
“皇後娘娘為人端正性直,多為淑妃所讒。你在聖人跟前,要為娘娘分辨。”
媚娘有那麽一瞬間都有點對自己的記憶產生懷疑了:等一等?我難道是柳家運作送進宮的嗎?是我記漏了什麽嗎?
不然怎麽柳氏能這麽自然的吩咐她做事?
柳氏確實覺得理直氣壯:她並不知道皇後鬧出來的那場烏龍,因而在她看來,媚娘這個先帝才人能僥幸再次入宮,皇上肯定找過皇後。必有皇後肯點頭媚娘才進的來,這難道不是天大的恩典?
且若柳氏只給媚娘安排‘輔助’皇後的工作,倒也罷了——
媚娘冷道:“如今我為妃嬪,在六宮事上佐皇後也是我應做之分,可魏國夫人竟然舊事重提,依舊想幫皇後娘娘爭取皇長子。”
“想來是覺得從前禦前無人替皇後說話,反有蕭淑妃的阻撓才不能成事。如今既然有了我,正該再努力一把。不但讓我向皇帝提此事,還‘慷慨許諾’我,若皇後娘娘得了皇長子,我的位分也可以往上動一動。”
媚娘抿了一口酸梅飲,壓了壓心中火氣:“真就目中無人至此。”大概在世家眼裏,皇帝就是(過去也確實曾經是過)印章。
印章不該有什麽想法,就該世家有想法,蓋章通過就是了。
姜沃聽媚娘這麽說,也覺得無語:其實世家能榮耀數百年,起初先祖必是風雲人物執朝堂牛耳者,因此才開創門庭傲視當世。然而‘君子之澤五世而斬’,到了現在,許多世家承繼者已無祖輩能為風骨,但倒是很好的繼承了‘傲視’和‘高人一等’。
媚娘說完魏國夫人事,頗覺得有點敗興致,就換了話題道:“不說這些了,無非都是雙眼空空之人。”
媚娘的應對法子也很簡單:下次一定。
也不明著去得罪魏國夫人,拖就完了。
這半年來柳氏問了她好幾回,前兩次她都答道沒有好機會,到第三次的時候,她就道跟皇帝提過了,只是皇帝不許。
然後又回到‘下次一定’模式。
“倒是你跟我細說說吐蕃事和文成公主事吧。”
“吐蕃啊……”
姜沃還真有許多想說的,邊思索從哪兒說起,邊隨口跟媚娘道:“我跟文成公主說好了,後日她進宮來見姐姐。”文成與武姐姐一定聊得來,在某些性情上,她們很相近。
媚娘笑道:“好!”
這夜,兩人幾乎是通宵達旦聊起了吐蕃事,邊聊還邊寫提要。晨起的時候,姜沃揉揉眼:“還好有休沐,今日我出宮補覺去。”
媚娘倒是只消睡一兩個時辰,就依舊神采奕奕。
見她困得這樣,就道:“那快回去吧。”也不留她在宮裏睡——能回去面對崔郎那種美人枕膝而眠,睡宮正司實在是太無聊了。
媚娘道:“我也該回去了。”不比姜沃,她可只有一日假,還是先走後奏的。
又晃了晃手中的幾頁紙:“這個我拿走了,回去再整理一二,直接替你寫成奏疏,你就多歇歇吧。”媚娘素知姜沃雖然能寫,但其實不太愛寫制式公文。
姜沃笑道:“姐姐太好了。”
除了她的奏疏,薛仁貴和崔朝處,應當也會各有奏疏呈上。
這一趟吐蕃行,姜沃無論是體力還是精力,實在都消耗巨大
,只是一直強撐著。如今終於見過了媚娘,將諸事說畢,才覺得精神上沒有那麽緊繃了,可以回去什麽都不顧,先昏天昏地睡一覺了。
媚娘見她已經困倦的睡眼惺忪,都怕她走著睡著,便一路陪姜沃走到掖庭西的宮門。
就見宮門外已然停了頗為眼熟的馬車。
崔朝正立在車旁。
姜沃上車後,掀起簾子伏在車窗上:“姐姐,後日見。”
*
後日,姜沃與文成一起進宮。
與她不同。文成入宮,自然要先去紫薇宮見皇後。
皇後見了姜沃倒是有點吃驚:“太史令怎麽一並來了?”
姜沃便道:“公主離京多年,聖人便命臣多陪著公主走一走。今日公主入宮,臣便代為指引。”
皇後點頭,還問了一句:“我聽說太史令此番去吐蕃也是受罪了。陛下還給你了十五日休沐——那你今日算是休沐還是當值啊?”
姜沃莞爾:皇後娘娘的問題,總是與旁人不同。
她認真答道:“臣覺得,應當算作當值,然後將休沐再往後延一日。”
皇後點頭表示讚同。
然後又去與文成說話。
文成自幼歷經世情,又和親異域,這二十多來年,什麽樣的人都見過。與皇後這種簡單人交流起來倒也覺得省心。
尤其發現皇後喜作畫後,文成便多說些吐蕃的風景。
皇後果然聽得津津有味。
還問文成會不會作畫,若是能,就畫些吐蕃風物給她看。
文成應下來。
姜沃就一直在旁坐著喝紫薇宮的飲子——與宮中不同,必然是王家的秘方。
等皇後與文成敘過話,皇後就道:“還要去見旁人?那就去吧。”然後又想起來:“淑妃處不用去了。她這兩日早起問安都告假了,說是自己身子不適。”
文成起身告退,道:“多謝娘娘告知。”
又與皇後言明:“既如此,我便往武婕妤處去拜見一二。”
皇後點頭:“哦,去吧,武婕妤人不錯,脾性很好。”
她話音剛落,只見外頭匆匆進來一個宦官,頗為焦急惶恐:“娘娘,淑妃娘娘的淑景宮……武婕妤方才帶人,將淑妃住的後殿給……給拆了。”
皇後聽過後,下意識問了一遍:“當真?”
姜沃也不免一怔。
隨即便想到:淑妃一定做了什麽踩到了媚娘的底線,不然媚娘絕不會鬧這麽大的動靜。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高原之上,星辰近的像是能伸手摘到。
姜沃披大氅出門,仰頭望星。
因使團有上千人的軍伍隨行,自然不能駐紮在吐蕃都城邏些,而是在城外二十裏安營紮寨。
已定於明日再入城,去見吐蕃新讚普。當然,明日主角不是幼童年紀的新讚普,而是吐蕃大相祿東讚。
姜沃才信步走了一會兒,便遇到了親巡營地後的薛仁貴。
“太史令出來觀星?”
說到玄學薛
仁貴似乎立刻就精神了。
姜沃笑道:“薛將軍好些了?”
薛仁貴點頭:“果如太史令所說,等翻過‘大頭痛山’就好多了。如今又修整了兩日,已然無事了。”
到高原地界後,薛仁貴也有些高原反應,好在比較輕,就是有些頭疼兼萎靡不振。因精神萎靡,譯語人翻譯的吐蕃山名都很類似,他根本記不住,直接管幾座高山叫頭痛山。
“今日營中出現高反的兵士少多了吧。”
“是,較之趕路時,已然少了一多半。”薛仁貴報了數值,姜沃直接在腦海中點開系統,將這些一手資料做成表格保存起來。
進入高原後,每一日姜沃都在記大約的海拔、士兵高反的人數、輕重程度。
凡有手指和嘴唇青紫呼吸困難,已經不只是頭疼胸悶的士兵,則令其返回低海拔處——有的人天生就是適應不了高原的體質。
“保暖、保持體力、勿染風寒……”姜沃與薛仁貴討論著能夠盡量避免高反的要點,以及士兵對高反的適應性。
已經恢覆了精神的薛仁貴點頭道:“誠如太史令所說,最要緊的是——這不是之前以為的瘴氣毒氣,令士兵們都聽之生畏,生怕一旦吸入哪怕不死也總有損傷。”
“既然知道這是人到了高山的反應,能夠有法子緩解,甚至許多人在這裏待久了也能漸漸適應。那就大不相同了!”起碼心理上好過多了,不至於一難受就先把自己嚇得要命。
薛仁貴想起今日吐蕃朝臣阻攔吊祭的那一幕,以及一路所見,不由深皺眉:“吐蕃如此國俗民風,我從前實不知。如今見其尚武尚勇至此,不免擔憂將來吐蕃為朝廷大患。”
薛仁貴回望星光下的巍峨雪山,頭頂似乎近在咫尺的星空。
“偏生吐蕃又占盡地利——他們自己也深知此利。”
“吐蕃人有句俗語:漢人永遠越不過烏海。”
姜沃也想起吐蕃朝臣之言,說與薛仁貴聽:“是,有此地利,吐蕃覺得大唐是很難威脅到他們的——今吐蕃獨在,非漢不貪我之土地,而在於風土疫癘。漢縱有謀夫猛將,亦不能為蕃患矣。”[1]
薛仁貴的高原反應消失後,連著那種激烈性子也回來了。當年他在高句麗之戰中,敢單人勇猛沖鋒,猛到二鳳皇帝都特意把他找出來嘉許,自是猛將。此時聽吐蕃這話,不能心服:“如今既知緣故,這疫癘瘴氣可不是他們的護身符了!”
“既然在高原之地緩行許多兵士能漸漸適應,那便可在邊境高地,專練其兵,以備西域之戰,遏吐蕃之野心。”
姜沃看著眼前的薛仁貴,這位大唐名將,一生慘敗便在與吐蕃的大非川之戰,唐軍十萬全軍覆滅。
自然,一場戰敗,並不會只有高原反應這一種地緣因素,薛仁貴之敗,還有豬隊友運輜重不到的人禍。
而這一回,大唐當再無大非川之敗。不,若是準備的早,應當能再無大非川之戰。
*
與薛將軍聊了良久的高反與軍備,姜沃也並沒有回到自己營帳,而是去了崔朝處。
崔朝正在整理這一路行來,所記錄的吐蕃諸事。
見她進門就起身迎上來道:“你還沒睡?”
姜沃拉了他回去坐下:“你繼續寫就行,我只是有些事情要想——看著你感覺腦子轉的效率高一點。”
崔朝莞爾,當真回去坐下來,依舊去整理自己所記。
姜沃就托腮看著他,想明日見祿東讚之事。
面對大唐要迎公主回國的詔書,這位吐蕃權臣會有什麽反應呢?
只怕不情願。
**
姜沃上一回見到祿東讚,還是在閻立本的《步輦圖》上。
此時見到他真人,便頗有種畫中人跳出來的不真實感。
比起祭堂裏的吐蕃朝臣,祿東讚才顯出一國之相的水準。讓姜沃不由想起與祿東讚打交道最多的江夏王,曾道祿東讚此人‘性情明毅,又雅有節制’。
是有野心也能控制野心的人。
正如此刻,因先讚普松讚幹布剛過世,祿東讚忙於扶立幼主把持局面,對於大唐使節便十分客氣。
甚至就昨日祭堂事連聲稱歉,道實沒想到,大唐派來的會是一位女使節,連稱前去接引的朝臣實在失禮,還好未耽誤唐使吊祭。
祿東讚曾代表吐蕃出使大唐,漢語說的便頗為純熟,完全不需要譯語人就能與姜沃等人交流,甚至有時還能引經據典。
言談間態度也甚佳,絲毫看不出幾年後會有什麽反心。
而在姜沃提出要迎公主回大唐時,祿東讚則如她所料,沒有一口應下來。
當年吐蕃折騰了一番松州之戰,才向大唐要來的公主,哪怕讚普病逝,也依舊想留下公主。
他顯然也早有準備,從容道:“自先王向先帝求娶大唐公主後,吐蕃深慕華風,曾派使團往大唐去學《詩》《書》。到了長安城後,才發現上國何止詩書華服令人心慕,更有禮儀。”
“我頗知中原禮法——丈夫過世,其妻需三年行服。”
“如今我先王才過世不足年。既如此,不如等公主在吐蕃行服三年後,再派使節將公主送回如何?”
姜沃昨夜已想過許多祿東讚可能會有的回應。
‘拖’字決自然想到過。
但祿東讚突然用起了大唐禮法來拖,倒是讓姜沃耳目一新,頗有種‘拿魔法打敗魔法’的感覺。
她端正而坐,肅然道:“大相既知大唐禮法,何不知天地君親師,君於親前。”
“方才大相提起先帝,倒也令我想到一件舊事。”
“當年先帝親征高句麗後,先讚普曾送上一只金鵝為賀。並上書道:‘陛下平定四方,日月所照,並臣治之。臣謹冶黃金為鵝以獻。”[2]
祿東讚笑容微斂,他當然記得,當時這封書還是他代先讚普擬的。
這女官此時提起這事來,無非是提醒他——
吐蕃王對大唐是稱臣的!
這還不算完,又聽這女使節不緊不慢道:“待當今登基,又擢先讚普西海郡王,先讚普亦受此封,可見君臣和睦。”
姜沃拿出吊祭的感傷來嘆道:“可惜先讚普天不假年,吐蕃失一明主,陛下失一賢王重臣。”
“如今新王已繼位,大相佐之,不知大相肯承先讚普之言否?”
祿東讚:……
先王剛去,他扶立幼主,這會子怎麽能說出不承繼先主之言的話來!
何況,眼前這位大唐使節的話,讓他想起了他親眼見過、親耳聽著的大唐。
貞觀十五年,他自大唐回來,那之後耳朵裏就沒停下大唐征服四夷的事跡,真可謂是‘弗率者皆犁其庭而後已’。
他正在沈思,就聽沈靜的女聲並不等他太久,直接繼續道:“若大相肯依先讚普之意,還請亦按臣子禮,接天子詔書。”
祿東讚擡頭,對上一張帶著無可挑剔淺笑的面容。
而在她身後,還有其餘唐使,有銀甲肅立的將軍,有護送使團的精兵……和那個大唐!
*
“臣接旨。”
姜沃看著以臣子禮接旨的祿東讚,心中並沒有什麽喜悅,只有警惕和沈重。
她想起了自己在系統中看到的文字——
畢竟在曾經的歷史上,此時的祿東讚也是對大唐俯首稱臣的。但就在三十一年後,在文成公主薨逝的那一年,大唐再派出使節去吊祭文成公主,使臣別說沒得到什麽禮遇,反而便被祿東讚的兒子,彼時的大相欽陵,以武力兵刃逼迫著行跪拜禮!
大唐使節寧死不從,欽陵便真的關了大唐的使節十年,然後將屍體送還了大唐。[3]
姜沃看著眼前接旨的祿東讚,想起他方才的懷柔態度,想以‘禮法’留下公主的委婉。
看,能保住‘和平交流禮法’的前提,從不是女子的裙擺。
而是太宗皇帝戰無不勝的刀鋒。
文成公主若知自己過世後,故國來吊祭她的使節竟受此辱且最終命喪吐蕃,不知是否會後悔這三十一載。
然而,或許從頭到尾,她只是沒得選擇罷了。
**
臨行日。
文成走出祭堂,登上馬車,回望一片深深淺淺的黑色。
“我已經在這個祭堂住了數月了。”自松讚幹布過世,她就直接被‘護送’到了這裏。
之後這吐蕃誰繼位,誰主政,都不會有人告訴她這個先王遺孀。還是她自己留心去打聽才知道,祿東讚把持了國事。
她原以為,她的餘生,就像是一件光鮮的祭品。
唯一被需要之處,就是被擺在這裏,或許也會受人跪拜,受人供奉。
但終究是一件祭品,一面牌位。
可現在,她要走了。
她再也不會回到這樣一片黑色中來。
*
“你閉上眼睛,別讓臟水進了眼睛。”
有聲音打斷了文成公主的回望和思緒。
姜沃坐在她旁邊笑道:“咱們不看了——這有什麽好看的。咱們的長安城才好看呢!你之前也沒在京中呆多久,還基本上都在九成宮裏跟人學這吐蕃語了。其實沒怎麽看過長安城是不是?”
文成點頭。
姜沃再次道:“閉眼。”
文成這才看清,姜沃手裏拿著沾著白色細沫的帕子:“我替你將面上這些黛粉擦掉。”
文成閉上眼,當柔軟帕子落在臉上時,又不由睜開一點眼問道:“這不是細麻布嗎?”
她方才看出這帕子不是綢緞,還以為是細麻,然而落在臉上,觸感卻不同,異常柔軟。
“是棉布。”
姜沃邊一點點替她擦拭臉龐,邊隨口與她講起這些年自己的事兒,也沒什麽條理,就是散漫的說著。
直到將文成臉上的黛粉都擦掉。
重新露出熟悉的面容。
這才是真的再次相見了啊,文成。
*
文成看著銅鏡裏的自己。
此時臉上的黛粉雖然擦去了,但因這數月來每日都要重新塗黛粉,那種黑色的痕跡不免沁入肌膚,哪怕每日清洗,估計也要一段時間才能徹底褪去。
“唉,不知道這個黑色的印子要留多久。”
見文成對著銅鏡開始嘆氣,姜沃反而笑了。
比起在吐蕃祭堂時,文成那種為自己砌起一座堡壘石墻一般的堅強,倒是這個開始嘆氣開始擔憂面上烏痕的文成,更像是活過來了。
“沒關系,等咱們到長安時,保管就好了。”
其實也未用吐蕃到長安那樣久。
不過十數日,文成面容上的烏痕已然盡消,再不見黛面數月的痕跡。
當使團的車隊能遙遙看到長安城的時候,文成原本被齊耳剪斷的發,已經及肩。
*
史載:
永徽二年六月癸巳,文成公主自吐蕃還。
帝詔百官迎於永安門。[4]!
第86章 媚娘告假
文成公主自吐蕃還,皇帝如公主例賜下公主府。
使團眾人,皇帝也皆有優賞。
更因此去吐蕃山高路苦,聽聞許多人路上都多少病過,皇帝便又給了使團眾人並隨行兵士一段長休沐假。
而姜沃得到休沐的第二日,李治下朝回來,就沒有如往日般見到媚娘在偏殿等自己,為自己準備筆墨整理奏疏。
而是見到了一張字條,以及被留下來做替補,因而瑟瑟發抖差點哭出來的嚴承財。
見媚娘字條之上跟自己‘告假一日一夜’,李治就知她一定是去尋太史令去了。這半年,媚娘也總是懸心。時不時跟自己在輿圖上算,使團應該到了哪兒,是不是應該回來了。
此時終於把人平安盼回來了,豈能不相聚一二。
雖說媚娘已經先‘走’後奏了,李治還是笑著拿起朱筆,在紙條上批了個“準奏”二字為樂。
直到開始看奏疏,遇到一事,隨口跟媚娘念叨了兩句後,才發現人並不在身邊。
李治驟然覺得好不習慣。
揮手讓站在旁邊柱子似的嚴承財退下。
心中不由開始埋怨崔朝:怎麽回事,朕給了你與太史令同樣日子的漫長休沐,你怎麽連人也留不住,牽連的我這裏也空空蕩蕩。
*
媚娘與姜沃久違地回到了宮正司的屋子。
陳設一切如舊。
陶姑姑給她們帶來用井水鎮過的夏日的酸梅飲,還不忘囑咐她們,不要貪涼喝太多。
姜沃笑著起身接過來道:“姑姑還把我們當成小孩子!”
陶枳也笑了。
是啊,看她們總覺得像看著孩子。
且說媚娘剛回宮的時候,掖庭中認得她的人當然人人震驚。陶枳也是驚過的。
但她是親眼看了媚娘這些年,從前就不舍她青燈古佛在感業寺苦熬,為她出過主意,兼之媚娘進宮又有‘命格合宜’事背書,陶枳也就很快順過了此事,還曾令宮正司禁過宮人的閑言碎語。
此時陶枳看著兩人,一人是緋衣官袍,一人是婕妤宮妃服,心中很安慰:便是她不在了,這兩個孩子也能相依相伴過的很好。
不由道:“是啊,
你們不是小孩子了,我也老了,這幾年總覺得累,想著幹脆去九成宮養老算了。”
姜沃細細打量陶枳,然後肯定道:“姑姑不老。”
如今陶枳雖年近五十,在這個時代算是邁入老年了,但她面容天生端嚴,並不見老態。
此時驟然聽陶枳提起想去九成宮養老,姜沃不免追問道:“姑姑說累了想離宮,可是我一走這半年,蕭淑妃又尋事了?”
之前蕭淑妃為了拉攏她,就曾幹出挑動皇後對宮正司不滿,借此為難宮正司她來賣人情的事兒。
陶枳在宮中多年,又是文德皇後定下的女官,固然不會被蕭淑妃的小伎倆真的扳倒。
但淑妃位列正一品妃,凡事以品級壓下來,總免不了煩惱和委屈。
陶枳搖頭,看向媚娘笑道:“有她在,我就不愁了——如今後宮可安穩了。”
姜沃:半年未見,武姐姐果然已經安定後宮諸事了嗎?
*
若是蕭淑妃也在此處,能為自己發聲,必然要質喝一聲:“狼子野心啊!這宮裏,如今簡直姓武了啊!”
蕭淑妃滿腹苦水。
怎麽滿宮裏就自己認出武婕妤的真面目,旁人都覺得她是個好人呢?
就連皇後也是!後宮許多事,竟然願意聽武婕妤的。
這給蕭淑妃郁悶的夜裏都睡不著覺。
有時候聽著後宮從帝後到宮人,對武婕妤的一片讚揚聲,蕭淑妃都覺得,自己跟別人是不是不在同一個世界啊。
這後宮是怎麽了!
所有人都被武婕妤灌了迷魂湯嗎?
*
陶枳囑咐二人別喝多了冷飲子後,也就離開,留下兩人自在說話。
媚娘就順著方才的話題繼續說下去。
“後宮事實不難——用你之前的話說,分清哪些是不可調和的矛盾,哪些是可以共贏的就是了。”
姜沃點頭:如今媚娘還沒有孩子,後宮裏跟媚娘利益直接沖突的,其實只有蕭淑妃。因蕭淑妃為自己為兒子都是極需要帝寵的,這點上她跟媚娘是不可緩沖的矛盾。
反而媚娘跟皇後之間,暫時是沒有什麽可沖突的。
這件事不光她們看得出,皇後的母家也看的明白,還叮囑皇後道:“那武婕妤既無家世又無子嗣,她得寵你也不必上心,倒是讓蕭淑妃頭疼去吧。如此也正好,家中久替你發愁,若是皇帝一直偏寵淑妃,再立了她的兒子做太子,你將來便難過了。有武婕妤分一分帝寵,對你是好事。”
王皇後本來就不甚在意誰得寵,對蕭淑妃的不滿,絕大部分來源於她總挑釁自己的皇後權威。
見武婕妤得寵後,從不像蕭淑妃一樣總對她明嘲暗諷的,反而還很恭敬,王皇後就覺得,這個嬪妃不錯哎,比蕭淑妃強!
還對隸芙感慨過一回,陛下眼力見長啊,希望下一個寵妃也是懂事人。
而在媚娘看來,王家和皇後的想法,像是一碗水一樣清澈見底並不難猜。
“皇後娘娘不是個難相處的人。”進宮大半年,媚娘已經摸準了王皇後的脈,跟她交流起來全無障礙了。
但是……
王家。
媚娘聲音有些冷漠道:“其實王家也是多慮了。何止我對皇後沒有威脅,連蕭淑妃也沒有——皇後是先帝為陛下親選的太子妃,只要她安坐不動不出錯,陛下也不會為個人心意就去動她——能威脅皇後之位的,其實是她們自家人引著皇後去做的那些事!”
姜沃聽媚娘語氣裏,除了冷漠還帶了些厭煩,心中就有了猜測:“姐姐是不是見到魏國夫人了?”
媚娘點頭。
姜沃二月裏離京沒多久,王皇後生母魏國夫人柳氏和舅母孫氏,就一起找媚娘聊了聊。
不,與其說聊,不如說是傲慢地打量與理所當然的吩咐。
媚娘很多年沒有看到那種眼神了。
居高臨下漫不經心似的輕慢。
上一次見,還是她剛跟著母親上京到楊家後,發生的一事——彼時媚娘正在跟表姊妹們一起做針線,忽被叫去一同見客。
也巧,來的那位夫人也正出自河東柳氏。
媚娘記得,在舅母要請母親過來相會的時候,那位柳夫人皺著眉道:“罷了,她已嫁入武家,許婚非類,見不見得沒什麽要緊了。”
比起兒時其它的,諸如被兄長們趕出家門,與母親趕路上京這些具體的苦楚,柳夫人只一句話的輕蔑,似乎不算什麽。
但媚娘卻一直記得很清楚,第一次聽到這種話的心情。
或許這便是她上京後雖一直住在弘農楊家,卻對世家也毫無歸屬感的緣故吧。
時隔多年,媚娘再次從魏國夫人眼裏,看到了一樣的輕慢。
魏國夫人坐的儀態完美,目光上下打量了媚娘一番,然後轉頭去與妯娌孫氏道:“確實相貌不錯,怪道勞聖人費神。”
媚娘面上不動,心裏已經冷笑:只看魏國夫人背後提起皇帝的態度,就知其心中並無多少對皇帝的敬重。
從前就聽聞,從東宮起,魏國夫人見了太子便只認作是子婿晚輩,從不見禮,如今太子雖登基做了皇帝,也是一般,對六宮眾人更是傲然。[1]
而魏國夫人要見媚娘,並不只是為了打量下皇帝的新寵,而是交代媚娘做事:“到底你的身份不妥,能再入宮,也少不了娘娘的寬和不究。既如此,也該為娘娘分憂才是。”
“皇後娘娘為人端正性直,多為淑妃所讒。你在聖人跟前,要為娘娘分辨。”
媚娘有那麽一瞬間都有點對自己的記憶產生懷疑了:等一等?我難道是柳家運作送進宮的嗎?是我記漏了什麽嗎?
不然怎麽柳氏能這麽自然的吩咐她做事?
柳氏確實覺得理直氣壯:她並不知道皇後鬧出來的那場烏龍,因而在她看來,媚娘這個先帝才人能僥幸再次入宮,皇上肯定找過皇後。必有皇後肯點頭媚娘才進的來,這難道不是天大的恩典?
且若柳氏只給媚娘安排‘輔助’皇後的工作,倒也罷了——
媚娘冷道:“如今我為妃嬪,在六宮事上佐皇後也是我應做之分,可魏國夫人竟然舊事重提,依舊想幫皇後娘娘爭取皇長子。”
“想來是覺得從前禦前無人替皇後說話,反有蕭淑妃的阻撓才不能成事。如今既然有了我,正該再努力一把。不但讓我向皇帝提此事,還‘慷慨許諾’我,若皇後娘娘得了皇長子,我的位分也可以往上動一動。”
媚娘抿了一口酸梅飲,壓了壓心中火氣:“真就目中無人至此。”大概在世家眼裏,皇帝就是(過去也確實曾經是過)印章。
印章不該有什麽想法,就該世家有想法,蓋章通過就是了。
姜沃聽媚娘這麽說,也覺得無語:其實世家能榮耀數百年,起初先祖必是風雲人物執朝堂牛耳者,因此才開創門庭傲視當世。然而‘君子之澤五世而斬’,到了現在,許多世家承繼者已無祖輩能為風骨,但倒是很好的繼承了‘傲視’和‘高人一等’。
媚娘說完魏國夫人事,頗覺得有點敗興致,就換了話題道:“不說這些了,無非都是雙眼空空之人。”
媚娘的應對法子也很簡單:下次一定。
也不明著去得罪魏國夫人,拖就完了。
這半年來柳氏問了她好幾回,前兩次她都答道沒有好機會,到第三次的時候,她就道跟皇帝提過了,只是皇帝不許。
然後又回到‘下次一定’模式。
“倒是你跟我細說說吐蕃事和文成公主事吧。”
“吐蕃啊……”
姜沃還真有許多想說的,邊思索從哪兒說起,邊隨口跟媚娘道:“我跟文成公主說好了,後日她進宮來見姐姐。”文成與武姐姐一定聊得來,在某些性情上,她們很相近。
媚娘笑道:“好!”
這夜,兩人幾乎是通宵達旦聊起了吐蕃事,邊聊還邊寫提要。晨起的時候,姜沃揉揉眼:“還好有休沐,今日我出宮補覺去。”
媚娘倒是只消睡一兩個時辰,就依舊神采奕奕。
見她困得這樣,就道:“那快回去吧。”也不留她在宮裏睡——能回去面對崔郎那種美人枕膝而眠,睡宮正司實在是太無聊了。
媚娘道:“我也該回去了。”不比姜沃,她可只有一日假,還是先走後奏的。
又晃了晃手中的幾頁紙:“這個我拿走了,回去再整理一二,直接替你寫成奏疏,你就多歇歇吧。”媚娘素知姜沃雖然能寫,但其實不太愛寫制式公文。
姜沃笑道:“姐姐太好了。”
除了她的奏疏,薛仁貴和崔朝處,應當也會各有奏疏呈上。
這一趟吐蕃行,姜沃無論是體力還是精力,實在都消耗巨大
,只是一直強撐著。如今終於見過了媚娘,將諸事說畢,才覺得精神上沒有那麽緊繃了,可以回去什麽都不顧,先昏天昏地睡一覺了。
媚娘見她已經困倦的睡眼惺忪,都怕她走著睡著,便一路陪姜沃走到掖庭西的宮門。
就見宮門外已然停了頗為眼熟的馬車。
崔朝正立在車旁。
姜沃上車後,掀起簾子伏在車窗上:“姐姐,後日見。”
*
後日,姜沃與文成一起進宮。
與她不同。文成入宮,自然要先去紫薇宮見皇後。
皇後見了姜沃倒是有點吃驚:“太史令怎麽一並來了?”
姜沃便道:“公主離京多年,聖人便命臣多陪著公主走一走。今日公主入宮,臣便代為指引。”
皇後點頭,還問了一句:“我聽說太史令此番去吐蕃也是受罪了。陛下還給你了十五日休沐——那你今日算是休沐還是當值啊?”
姜沃莞爾:皇後娘娘的問題,總是與旁人不同。
她認真答道:“臣覺得,應當算作當值,然後將休沐再往後延一日。”
皇後點頭表示讚同。
然後又去與文成說話。
文成自幼歷經世情,又和親異域,這二十多來年,什麽樣的人都見過。與皇後這種簡單人交流起來倒也覺得省心。
尤其發現皇後喜作畫後,文成便多說些吐蕃的風景。
皇後果然聽得津津有味。
還問文成會不會作畫,若是能,就畫些吐蕃風物給她看。
文成應下來。
姜沃就一直在旁坐著喝紫薇宮的飲子——與宮中不同,必然是王家的秘方。
等皇後與文成敘過話,皇後就道:“還要去見旁人?那就去吧。”然後又想起來:“淑妃處不用去了。她這兩日早起問安都告假了,說是自己身子不適。”
文成起身告退,道:“多謝娘娘告知。”
又與皇後言明:“既如此,我便往武婕妤處去拜見一二。”
皇後點頭:“哦,去吧,武婕妤人不錯,脾性很好。”
她話音剛落,只見外頭匆匆進來一個宦官,頗為焦急惶恐:“娘娘,淑妃娘娘的淑景宮……武婕妤方才帶人,將淑妃住的後殿給……給拆了。”
皇後聽過後,下意識問了一遍:“當真?”
姜沃也不免一怔。
隨即便想到:淑妃一定做了什麽踩到了媚娘的底線,不然媚娘絕不會鬧這麽大的動靜。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